厦门是福建省的一座沿海城市。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精彩过往的岛屿城市,海盗、革命领袖和欧洲商人纷纷在此留下了他们的印记。如今的厦门通过堤道与福建大陆相连,却仍然保留了鲜明的国际风格。过去,外国人曾把厦门称为Amoy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它都扮演着港口城市的角色。19世纪,厦门变成了英国的一处贸易中心,这些外国人纷纷自附近的鼓浪屿小岛上定居。二战开始后,它又被日本侵略者占领。于是,以前许多西方风格的条约港和殖民地建筑就这样被留存了下来。上世纪80年代初,厦门成为了中国经济特区,充分发挥它作为贸易中心的历史优势和紧邻台湾的地利优势。
厦门市建立于明朝初期1394年,是为了抵御海盗而建的。由于此处海水较深,易于船舶停靠,因此日渐繁荣,逐步取代了泉州这一曾经与印度群岛往来的海上贸易中心。
十七世纪中期,明朝忠臣郑成功(西方人称为Koxinga)以厦门和鼓浪屿为据点,全力抵抗蛮族入侵者并将他们驱逐至台湾。郑成功出生于日本,其父是一名中国海盗,其母则为日本人。他曾与南明太子结成同盟助其复位。郑成功建立了一个约七千人的反抗军,以及一支由士兵和海盗的组成的75万大军。1661年,郑成功驱逐了入侵台湾的荷兰人,并于1662年去世前在台湾建立了另一处据点。
1842年,根据鸦片战争(决定了对这一成瘾性物品的贸易;今天,鸦片仍然属于成瘾性药品)结束后签订的《南京条约》,厦门成为了首批面向对外贸易和定居开放的条约港口。鼓浪屿作为外国侵略者在当时的定居点,仍然保留了大量维多利亚时期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。厦门的繁荣,一方面是贸易的结果,另一个方面也得益于大批海外华人侨胞带回的财富。
从厦门乘渡轮向西南航行十分钟左右,便可以达到鼓浪屿。鼓浪屿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(3/4平方英里),是1842年外国人进入厦门后的一个定居点。这里有许多西式风格的豪宅、教堂、仓库和至今仍在使用的政府大楼。岛内景点包括郑成功雕像和郑成功博物馆,记录了这位历史人物由海盗到抗倭名将的辉煌历史。厦门博物馆拥有一千多件展品,包括瓷器和玉器。位于鼓浪屿南岸的菽庄花园曾经隶属于一位台湾商人;这位商人于1895年日本人占领台湾后迁至鼓浪屿。
厦门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,因其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外贸港口而闻名。